27 8 月 2025 20250825 CNA/拚生醫升級 台灣生物產業協會籲設醫材研發基金 拚生醫升級 台灣生物產業協會籲設醫材研發基金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劉理成結合生醫公協會提出建言,包括藥品差額給付機制、醫材與藥品研發基金、轉譯醫學創投、國產醫材國際行銷、創新技術監理沙盒、AI生醫主權建置及健檢支出的稅制激勵,期望透過政策與產業協作,促進生醫產業永續發展。 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
27 8 月 2025 20250821 工商時報/經長郭智輝與醫材業者座談 推動產業高值化、助海外布局 經長郭智輝與醫材業者座談 推動產業高值化、助海外布局 經濟部部長郭智輝8月20日主持「醫療器材產業座談會」,邀集12家具有出口美國實績,且曾獲卓越中堅企業獎、國家磐石獎、小巨人獎等中小型醫材及生技業者,針對美國對等關稅措施、新臺幣匯率波動、中小企業海外布局策略等議題深入交流。 與會業者表示,面對近期
06 8 月 2025 20250801 工商時報/台灣關稅20% 醫材零組件長期可轉嫁 短期盼政府救急渡難關 台灣關稅20% 醫材零組件長期可轉嫁 短期盼政府救急渡難關 台灣醫材公會理事長李永川表示,國內醫材有28%比例銷往美國,其中更關鍵零組件為主,長期來看,有轉嫁機會;但在終端客戶調整可能約需三個月至半年的過度期,台廠將面臨無訂單或客戶縮減壓力,因此,建議政府應在這段期間給予「救急」的專案補助,保障員工
28 7 月 2025 20250724 UDN/打造AI醫材「驗車中心」 衛福部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啟動 打造AI醫材「驗車中心」 衛福部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啟動 AI時代下,衛福部去年成立三大AI中心,分別為「負責任AI執行中心」、「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AI影響性研究中心」,今邁入新里程碑——今舉辦「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啟動大會。衛福部資訊處處長李建璋以車輛比喻,現在食藥署就像AI監理站,但是
21 7 月 2025 20250718 CNA/先進醫療科技產品法遵研討會:探討全球監管新趨勢下「智慧醫材」與「生醫晶片」的法遵挑戰與產業因應策略 先進醫療科技產品法遵研討會:探討全球監管新趨勢下「智慧醫材」與「生醫晶片」的法遵挑戰與產業因應策略 上週五(11)日由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指導,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主辦的「先進醫療科技產品法遵研討會」,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盛大舉行。此次議程聚焦「智慧醫材」與「生醫晶片」兩大主題,吸引來
30 6 月 2025 20250626 ETtoday/脊椎手術「護架」健保幫付20% 納自付差額特材今年下半實施 脊椎手術「護架」健保幫付20% 納自付差額特材今年下半實施 退化性椎間盤疾病、脊椎滑脫治療所需的「特殊功能及材質脊椎間體護架(CAGE)」自費使用價格昂貴,健保署今(26)日表示,健保會已通過CAGE可以自付差額方式納入健保給付,健保會出總費用的20%,患者自付80%以減少負擔,新制預估下半年上路,
27 6 月 2025 20250623 UDN/智慧醫療新紀元 工研院攜手醫療體系打造臨床試驗綠色通道 智慧醫療新紀元 工研院攜手醫療體系打造臨床試驗綠色通道 從實驗設計、申請審查到臨床數據驗證,創新醫材的臨床試驗需克服層層關卡。面對全球數位醫療市場的高速成長,工研院攜手北、中、南四大頂尖醫療體系,共同啟動「臨床試驗綠色通道」,優化流程、提升效率,為新創醫材打造從研發到臨床的快速通路,助力臺灣在智慧健
04 6 月 2025 20250531 UDN/自費醫療項目查詢平台上線 全台各院所收費一次比較 自費醫療項目查詢平台上線 全台各院所收費一次比較 醫療自費項目琳瑯滿目,且各家醫院收取費用不同,衛福部近期推出「全國性醫療費用資訊平台」,揭露各家醫院自費項目,減少醫療院所或是廠商向個別衛生局申請的繁瑣程序,也讓民眾獲得更透明資訊並有利於價格比較。 衛福部根據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
06 5 月 2025 20250501 UDN/救命凝膠健保給付太低廠商凍未條 立委:功能混為一談 救命凝膠健保給付太低廠商凍未條 立委:功能混為一談 外科救命凝膠怎麼死的?外科醫師說,外科手術凝膠可以用在接合處減少出血,但因為納入健保後給付太低,決定停止供貨;衛福部昨日舉出國際價格支持,認為健保給付價格合理。立法委員陳昭姿提醒,不少醫師點出功能不同的醫材被歸在同一分組,健保署應該注意。 台北慈濟
18 4 月 2025 20250415 CTWANT/關稅大刀恐衝擊藥品 醫示警「自費醫材恐斷貨」:台灣缺乏先天優勢 關稅大刀恐衝擊藥品 醫示警「自費醫材恐斷貨」:台灣缺乏先天優勢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預告將對藥品增加關稅,醫界擔憂製藥成本上漲導致售價提高,國內健保價若太低,藥品恐退出台灣,甚至引發缺藥潮。對此,北市聯醫中興院區整合醫學主治醫師姜冠宇直言,台灣藥品供應大程度依賴進口,不可能不受全
31 3 月 2025 20250329 LINEToday/一次性醫療廢棄物待解 紐西蘭企業推醫材回收再製 一次性醫療廢棄物待解 紐西蘭企業推醫材回收再製 全球醫療廢棄物問題日益嚴峻之際,紐西蘭 B型企業 Medsalv以循環經濟原則,專注於醫材回收、修復與再製,成為醫療產業永續轉型的典範。該公司處理的醫材包括病人轉移床墊、預防深部靜脈栓塞的袖套、血壓袖帶、止血帶及醫療鞋套等,透過再清潔與滅菌延長醫材使用
07 3 月 2025 20250302 UDN/醫材發展快 民眾自付差額率升 醫材發展快 民眾自付差額率升 健保開辦卅年,健保給付跟不上新藥、新科技發展,專家統計民眾自費比率攀升,回到健保開辦前。健保署同意部分特殊醫材差額給付,統計顯示,民眾在醫學中心使用多種特殊醫材自付差額比率逾五成。專家表示,醫療科技發展快速,民眾自費比率預期將愈來愈高。 醫材推陳出新,健保署針對部分醫材
24 1 月 2025 20250121 自由電子報/超高齡社會長照預算遭凍刪 衛福部估影響人力培育、輔具營運 超高齡社會長照預算遭凍刪 衛福部估影響人力培育、輔具營運 台灣今年步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5人有1人是老人,面對藍白大砍中央政府總預算,與社福、長照相關受衝擊金額待精算,但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表示,初步預估將影響部分區域日間照顧中心參與社區共生互助的家數,不利失能長者的社會參與,還有培植家庭照顧者成為
21 1 月 2025 20250119 CTIMES/醫材業產值重回成長軌道 2024年前10月年增2.1% 醫材業產值重回成長軌道 2024年前10月年增2.1% 基於民眾健康意識抬頭及人口老化趨勢影響,醫療照護需求與日俱增,加上業者積極研發,導致醫療器材業產值大抵呈現逐年穩健上升態勢,其中包括醫療設備及用品、眼鏡類、醫用化學製品等產業,截至2024年1~10月統計將達到約881億元,年增2.1%,重回成
13 12 月 2024 20241208 UDN/卓榮泰參觀台灣醫療科技展 盼以科技力促健康台灣 卓榮泰參觀台灣醫療科技展 盼以科技力促健康台灣 亞太最具規模的「台灣醫療科技展」今最後一天,行政院長卓榮泰今赴南港展覽館看展,逐一參觀智慧醫療、再生醫療、精準檢測、生技醫藥及尖端醫材,並親自體驗達文西機械手臂第三代機器。會後受訪時表示,感謝各團隊的付出,發展大健康產業,將有助於實現「健康台灣」目標。
09 12 月 2024 20241205 NOW健康/健康台灣願景!醫療科技展聚焦AI技術 3大主題展實力 健康台灣願景!醫療科技展聚焦AI技術 3大主題展實力 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從12月5日展開,活動一直到12月8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展出,立法院長韓國瑜出席開幕儀式時表示,「中華民國醫療太強、外交太弱」,台灣近百年來最優秀的人才都在醫學界,擁有最好的技術、設備、人才,不應錦衣夜行,建議在參加瑞士
22 11 月 2024 20241119 工商時報/德國杜塞道夫醫材展 逾300家台廠參展 展現「醫」大亮點 德國杜塞道夫醫材展 逾300家台廠參展 展現「醫」大亮點 全球醫材產業最大盛事-德國杜塞道夫醫材展(MEDICA)於11月11日至14日展出,總計有來自全球70國6,043家企業參展,為疫情後首度17個展館全開,盛況空前。台灣逾300家企業報名參展,名列第五大海外參展國。 歐洲是我國醫療器材第二大出
16 11 月 2024 20241113 經濟日報/經部率11家廠商參加MEDICA展 搶攻智慧醫療商機 經部率11家廠商參加MEDICA展 搶攻智慧醫療商機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攜手11家高值醫材廠商,前進德國杜塞道夫醫療器材展(MEDICA)秀台灣生醫高值醫材實力,仁寶、鴻海、佳世達和明基材料等業者參展,聚焦智慧醫療、高階醫材及生醫晶片3大領域,搶攻國際市場。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今年在
08 11 月 2024 20241105 環球生技/英國發布醫療器材國際認可框架之政策草案 以緩解脫歐後的醫材短缺隱憂 英國發布醫療器材國際認可框架之政策草案 以緩解脫歐後的醫材短缺隱憂 英國發布醫療器材國際認可框架之政策草案 以緩解脫歐後的醫材短缺隱憂 英國藥物及保健產品管理局(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 MHRA)於2024年5月21日
31 10 月 2024 20241026 UDN/健保署:醫療自費平台明年初有望上路 付費資訊更透明 健保署:醫療自費平台明年初有望上路 付費資訊更透明 醫療科技發展迅速,健保給付速度、範圍都有所限制,然而根據法規,自費醫療項目必須先向各縣市衛生局申報、核准後才可以向民眾收取費用。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年底將推出「醫療自費平台」試辦,再做相關修改精進,預計明年初有機會上路,讓廠商申請可以一條龍完
25 10 月 2024 20241022 健康醫療網/2025「台灣國際醫療照護展」亮點揭曉!智慧醫療與高階醫材方案備受關注 2025「台灣國際醫療照護展」亮點揭曉!智慧醫療與高階醫材方案備受關注 由外貿協會所主辦的「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將於明(2025)年6月5日至7日在台北南港展覽2館盛大展出,繼今年展覽創下規模及參觀人數雙成長、展商滿意度達9成5以上的佳績之後,明年展覽將趁勝追擊
11 10 月 2024 20241008 經濟日報/為何「台灣無醫療產業」? 衛福部揭健保補助 AI 醫材條件 為何「台灣無醫療產業」? 衛福部揭健保補助 AI 醫材條件 衛福部首創揪台灣16家醫院合作成立三大AI中心,要加速助智慧醫材(AI醫材)取得TFDA證書,甚至助申請健保支付,加速AI應用落實,但要注意目前衛福部只核發「對病人癒後有幫助」的AI醫材,提升醫院行政效率類不核發。 「大家都說台灣醫療很好,
04 10 月 2024 20241001 UDN/兒童心導管醫材退出健保?健保署:廠商申請調升點數 兒童心導管醫材退出健保?健保署:廠商申請調升點數 日前心導管醫材可鎖管鞘因不敷成本退出健保,近期傳出一項導管醫材,因健保給付不敷成本,即將退出健保。據了解,該項要退出健保的心導管醫材,是由台灣曲克公司引進,為美國COOK公司生產。不過,衛福部健保署表示,該項醫材還未退出健保,但確實正在爭取提高支付點
27 9 月 2024 20240924 工商時報/食藥署攜手產學研醫共創醫療新未來 食藥署攜手產學研醫共創醫療新未來 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 於今(24)日舉辦「2024 智慧醫材跨域單位博覽會」,以「智慧串聯•創新商機」為主題,打造醫療、科技及產業界等跨領域交流平台,邀請次世代數位醫療推動者衛生福利部資訊處、國內智慧醫院指標長庚醫療、全球人工智慧運算領袖輝達(NVIDIA)、跨
19 9 月 2024 20240918 NOWnews/衝擊患者權益!心導管醫材退出台灣 李彥秀要衛福部別出一張嘴 衝擊患者權益!心導管醫材退出台灣 李彥秀要衛福部別出一張嘴 心導管電燒手術醫材「可鎖管鞘」因經銷商禁不起連年虧損,決定退出台灣市場。對此,國民黨立委李彥秀今(18)日直言,根本來說就是健保資源不足,健保給付過度剝削,喊話衛福部「倘若只是出一張嘴期盼共體時艱,請問還有多少藥廠能繼續咬牙苦撐?」 日前新
19 9 月 2024 20240917 UDN/陽光行動/陳威明:醫材不必迎新棄舊 陽光行動/陳威明:醫材不必迎新棄舊 在有限的健保總額下,醫療院所為求生存,力推自費醫療。但有「陳健保」之稱的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表示,若健保醫材和自費醫材無明顯功效差異,不見得要「迎新棄舊」,如今自費醫療盛行,他秉持「病人安全、長期療效」原則,病人真有實際需求,才會建議考慮自費醫療。 台北榮總使用自費
19 9 月 2024 20240916 CTWANT/原廠不玩了3/醫材也出走!心導管器械停止供貨 醫嘆:有錢也買不到好東西 原廠不玩了3/醫材也出走!心導管器械停止供貨 醫嘆:有錢也買不到好東西 除了原廠藥,醫材也受到影響。心導管檢查經常使用的器械「可鎖管鞘Lock Sheath」,國外廠商因不堪虧損,7月初宣布放棄台灣市場。醫師感嘆未來只能選擇成本低廉的器械,更以食物舉例,假如台灣不再有高級餐廳,只有平價小吃,雖然大家
31 7 月 2024 20240729 優活健康網/北科大高值生醫材料中心首次參加2024亞洲生技大會 與國衛院醫工奈米所簽署MOU 邀集各界代表共同見證 深化國際交流合作 北科大高值生醫材料中心首次參加2024亞洲生技大會 與國衛院醫工奈米所簽署MOU 邀集各界代表共同見證 深化國際交流合作 北科大高值生醫材料研究與商品化中心今年參加2024 Bio Asia亞洲生技大會(南港展覽館1館4樓 展位N128),展會期間為7月26日至7月29日,中心規劃20個展示攤位、1
28 6 月 2024 20240627 中時新聞網/台日醫材交流 匯聚創新能量 台日醫材交流 匯聚創新能量 台北市醫療器材商業同業公會於日前在南港展覽館,與日本九州醫療機器團體連合會、日本海外醫療機器技術協力會(OMETA)進行商務交流會議。北市醫材公會理事長張豐旗、日本九州醫療機器團體連合會會長山下尚登、日本OMETA矢野專務理事以及中華民國醫療器材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
28 6 月 2024 20240624 工商時報/健保署研擬自費醫材核准平台 民眾最在意的其實是「這個?」 健保署研擬自費醫材核准平台 民眾最在意的其實是「這個?」 為了加速及簡化自費醫材收費核定程序,健保署著手研擬「自費醫材核准、核價平台」,採單一窗口收件、統一申請文件格式以加速申請速度,業者不需至22個縣市衛生局個別提案,目前正與各縣市衛生局協調中。 比起醫材費用,患者更焦慮「疾病與手術的未知」 許多
28 6 月 2024 20240623 NOWnews/台灣醫療展落幕!智慧醫療創新局勾勒護體神山 參觀人數成長10% 台灣醫療展落幕!智慧醫療創新局勾勒護體神山 參觀人數成長10% 由外貿協會主辦的「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於昨(22)日圓滿閉幕,為期3天的展期,國內外參觀人數總計超過8千人,較去(2023)年成長約10%。其中國際參觀者近千人,較去年成長約3%,前5大國際參觀者來源國依序為日本、泰國、韓國、越南
24 6 月 2024 20240621 優活健康網/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登場 打造臺灣新護體神山 共迎醫療科技新時代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登場 打造臺灣新護體神山 共迎醫療科技新時代 外貿協會主辦的「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自今(20)日起至22日於台北南港展覽2館展出,今年展覽以「全齡照護」、「智慧醫療」、「醫材廊道」三大主題為核心,計有來自10國共280家企業參與展出,並以
21 6 月 2024 20240619 全球醫療採購網/健保署建自費醫材核准、核價平台 石崇良:年底前試辦 健保署建自費醫材核准、核價平台 石崇良:年底前試辦 隨著醫療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自費醫材愈來愈多,依醫療法規定,醫療機構收取醫療費用標準,由各縣市政府衛生局核定,但面臨數位醫材、細胞治療時代來臨,衛福部健保署正研擬「自費醫材核准、核價平台」,未來將採單一窗口收件、統一申請文件格式,並與22個縣市衛生局
17 6 月 2024 20240613 CNA/產學醫專家共議AI醫療未來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記者會搶先亮相智慧醫療產品 產學醫專家共議AI醫療未來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記者會搶先亮相智慧醫療產品 「2024年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 (Medical Taiwan) 」將於今年6月20日至22日於台北南港展覽2館登場。12日舉行展前記者會,主辦單位外貿協會邀請台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中華民國醫療器材商
15 4 月 2024 20240410 今周刊/高階醫材僅限醫院 「一刀切」不利離島偏鄉醫療 診所禁設斷層儀器 安全規範無虞能鬆綁? 高階醫材僅限醫院 「一刀切」不利離島偏鄉醫療 診所禁設斷層儀器 安全規範無虞能鬆綁? 馬祖因為沒有先進的檢查設備,發現癌症都是末期,錯失了治療良機……。」二○二一年四月,在一場立法院公聽會上,罹患鼻咽癌、肝癌、肺部腫瘤的馬祖病友孫道潔,以兩位家人患肝癌過世的經驗,沉痛呼籲政府正視偏鄉的醫療設備需求,
03 4 月 2024 20240401 中時新聞網/退休好生活》職災選用自付差額特材 可請醫療給付 退休好生活》職災選用自付差額特材 可請醫療給付 為增進職災勞工醫療給付權益,2022年5月1日《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施行後,除原本給付的健保全額給付特材外,《職保法》也把「健保自付差額特材」納入醫療給付範圍,減輕職災勞工醫療費用負擔。 勞保局舉例說明,某家公司受僱員工魏先生於上班途中發生車禍導
22 3 月 2024 20240320 UDN/成功老化/創新醫材精準守護長者健康 成功老化/創新醫材精準守護長者健康 全球人口老化趨勢明顯,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50年全球每5人就有1人超過60歲。臺灣到2025年也將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為醫療產業帶來新商機。建構韌性高齡社會,邁向成功老化,不僅有助於臺灣產業在全球高齡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更有助於提升民眾福祉,綻放生
19 3 月 2024 20240316 豐雲學堂/醫材高值化 科技來助陣 醫材高值化 科技來助陣 科技創新與高齡需求為驅動醫療器材發展的兩大關鍵要素,透過新科技導入,這些新穎醫材不僅增加醫師診療的準確性、便利性與安全性,也大幅提升整體醫療效益。 看好市場發展,近年來國際醫材大廠陸續藉由投資合作或公司收購,強化自身研發量能與產品組合,搶攻龐大的健康醫療商機,預估全球醫療器材
29 2 月 2024 20240224 NOW健康/產發署協助醫療器材升級轉型 推動發展智慧化進軍國際 產發署協助醫療器材升級轉型 推動發展智慧化進軍國際 經濟部產業發產署近年來致力於推動發展智慧化醫材產業,在開創醫療器材產業新契機、突破海外上市法規障礙、建置醫院臨床場域及攻略國際市場方面已有初步成果。 開創醫療器材產業新契機 以軟帶硬加速研發升級 台灣歷經疫情影響,醫療器材產業需求從原本傳統醫療器材
26 2 月 2024 20240221 NOWnews/換人工關節自費醫材數萬元起跳 首張膝、髖關節專屬保單上市 換人工關節自費醫材數萬元起跳 首張膝、髖關節專屬保單上市 面對2025年即將到來的超高齡化社會,民眾健康管理意識升高,運動人口也隨之增加,老化及運動帶來的膝、髖關節磨損退化、出現發炎反應等問題已不容小覷,若惡化程度嚴重,在用藥與復健之餘,可能必須透過手術進行關節置換才能徹底解決問題,但自費醫材動輒數
19 2 月 2024 20240217 全球醫療採購網/AI醫材快篩病患存隱憂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產業5年內將現轉折 AI醫材快篩病患存隱憂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產業5年內將現轉折 AI發展受到矚目,挑戰也一一浮現。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表示,AI應用若照速度直線發展,消耗的電力將讓地球吃不消,未來需有大突破並出現轉折,同時,宏碁智醫董事長連加恩透露預防醫學應用上,AI太厲害,一次篩出很多病患,醫療機構能否吸收也將是下一個
23 1 月 2024 20240119 NOW健康/防缺醫材!33項特殊醫材 業者供貨不穩提前6個月通報 防缺醫材!33項特殊醫材 業者供貨不穩提前6個月通報 為了提早因應藥品缺藥,食藥署規畫「藥品供應資訊平台」,讓醫療院所、藥廠或藥局端通報缺藥資訊。事實上,缺乏醫材,更可能危及急重症患者生命,食藥署最近預告「必要醫療器材品項清單」草案,將33項特殊醫療器材列入其中,業者如供貨不穩,至少於6個月前向中央
27 12 月 2023 20231222 自由電子報/自由開講》打造國產醫療器材的護國神山 自由開講》打造國產醫療器材的護國神山 ◎方旭偉 半導體產業已經成了台灣產業的兆元產業,趨勢新技術從多年前的虛擬實境AR/VR,無人電動車到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都得仰賴先進製程的晶片製造技術,而台積電的訂單排程與進駐設廠已成為各國行政團隊標榜政績的關鍵,特別是在兩岸情勢緊張,美中對峙的狀況下,半導體產
15 12 月 2023 20231212 中時新聞網/醫療業南向吸客 推一國多中心 醫療業南向吸客 推一國多中心 為讓醫療產業走出台灣,市場不要過度傾斜,衛福部正式啟動「一國多中心」,盼增加南向國家客源來台。越南、印尼、馬來西亞各由2家醫院負責,期盼將醫療器材產業輸入南向國家,提高台灣能見度,促進國際醫療的發展。 2018年「一國一中心」政策以印尼、印度、越南、泰國、菲律賓、馬來西
04 12 月 2023 20231130 自由電子報/蔡英文:將加速數位科技在臨床上應用 協助醫院升級 蔡英文:將加速數位科技在臨床上應用 協助醫院升級 蔡英文總統今(30)日出席「第七屆台灣醫療科技展開幕式」時表示,從2016年開始,政府就積極推動生醫產業創新及促進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要讓台灣成為國際生醫創新研發的重要樞紐。她強調,台灣有信心能成為全球數位醫療轉型基地,也願意與各國加強合作,為全球
10 11 月 2023 20231109 ETtoday/十二指腸支架系統12月納健保 幫助4類癌患由口進食「省5萬↑」 十二指腸支架系統12月納健保 幫助4類癌患由口進食「省5萬↑」 腸胃道癌症患者後期可能面臨十二指腸及胃出口狹窄、阻塞,無法由口進食,進而衝擊生活品質、影響存活。中央健保署今(9)日宣布,12月起健保納入給付緩和醫材「十二指腸支架系統」,屬於胃、膽囊、胰臟、十二指腸等4類惡性腫瘤晚期且符合條件可納入給
10 11 月 2023 20231108 Yahoo新聞/2023 國際醫療器材法規研討會 提升產業國際市場競爭力 2023 國際醫療器材法規研討會 提升產業國際市場競爭力 食品藥物管理署為掌握各國之醫療器材法規發展趨勢,促進與先進國家之法規調和,協助國內業者進軍國際市場,於2023年11月8日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101會議室舉辦2023國際醫療器材法規研討會(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
05 11 月 2023 20231101 上報/北科大高值生醫材料中心與日 英大學簽署合作MOU 促進國際交流 讓台灣高階醫材走入國際 北科大高值生醫材料中心與日 英大學簽署合作MOU 促進國際交流 讓台灣高階醫材走入國際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高值生醫材料研究與商品化中心於九月一日舉辦「ISOMRM衛星會議-高值生醫材料研究與商品化國際論壇」,邀請國內外產學界專家分享經驗與探討國內醫材產業現況與困境,並與英國伯明罕大學、日本筑波大學及東
25 10 月 2023 20231021 經濟日報/中華民國醫療器材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 舉辦第5屆理監事就職典禮 中華民國醫療器材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 舉辦第5屆理監事就職典禮 中華民國醫療器材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20日舉行第5屆理監事就職典禮,此屆由瑞安國際總經理陳堯濱膺任理事長,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台北市長蔣萬安、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以及立法委員邱泰源、王鴻薇、鍾小平、賴仕葆等均親臨會場祝賀,同時表
20 10 月 2023 20231016 CNA/貿協率13家企業強化臺日醫療產業合作 貿協率13家企業強化臺日醫療產業合作 日本規模最大的「日本東京國際醫療產業展 (MEDICAL JAPAN, TOKYO) 」於本(2023)年10月11日至13日盛大展出!日本為我醫療器材第三大出口國,去年出口日本4.6億美元,成長12%。為強化臺日醫療產業合作,由經濟部國際貿易署主辦,委由外貿協
12 10 月 2023 20231009 自由電子報/96件取得許可、百餘件申請中 AI醫材進入軍備競賽/送審多屬中風險性醫材 衛福部強調禁用生成式病歷 96件取得許可、百餘件申請中 AI醫材進入軍備競賽/送審多屬中風險性醫材 衛福部強調禁用生成式病歷 人工智慧(AI)應用大舉拓展到醫療產業,至今已有九十六件以AI技術為主的醫療器材取得國內許可證,百餘件正排隊等待審查。醫療體系進入新的「軍備競賽」時代,衛福部強調,目前生成式AI禁用於生成病歷,這是一
23 9 月 2023 20230919 台灣醒報/健保漏洞達千億 學者:應大規模全面改革 健保漏洞達千億 學者:應大規模全面改革 健保制度已是幾千億的黑洞!出版《政府不敢告訴你的健保危機》的陽交大公衛所兼任教授張鴻仁19日於座談會如此說。多名學者出席提出不同建議,如「健保應有實證基礎」、「政府應成立國家級的專責智庫」、「政府應建立商保與健保結合的健保補位險」,或「讓商保補助健保」等等。
20 8 月 2023 20230817 環球生技/智慧醫材難落地! 健保署、食藥署、藥廠、保險業者共探加速機制 智慧醫材難落地! 健保署、食藥署、藥廠、保險業者共探加速機制 今(17)日,由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TAIDHA)和陽明交大科技法律學院共同主辦的「2023數位健康產業政策前瞻研討會」,首先以「建立創新醫藥材市場准入機制」為主題開場,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食藥署醫粧組簡任技正吳亭瑤,以及賽諾菲台灣
26 8 月 2023 20230823 健康醫療網/提升重大疾病存活率 14民團籲提高醫療保健支出GDP占比 提升重大疾病存活率 14民團籲提高醫療保健支出GDP占比 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RPMA)2日公布首份「2023台灣健康投資報告」,指出台灣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GDP占比約6%,遠低於OECD國家平均值9.6%。美日歐商醫藥界與病友等14個團體共同呼籲政府提高醫療保健支出GDP占比,並編列精準
30 4 月 2023 20230427 健康2.0/該用自費醫材還是健保的就好?名醫教你這樣判斷!加碼分享這2種保險必買 該用自費醫材還是健保的就好?名醫教你這樣判斷!加碼分享這2種保險必買 保險應該怎麼買比較好?知名媒體人楊月娥在TVBS《江P醫件事》節目中分享,自己大女兒發展遲緩、小女兒罹患血癌,幸好有保險,不致造成經濟負擔,她也推薦3種最該買的保險。江坤俊則就自己臨床經驗,分享癌症最該買的2種保險。而治療上經常面
30 4 月 2023 20230427 Yahoo新聞/石崇良:健保費率明年應可免調整 石崇良:健保費率明年應可免調整 113年全民健保給付總額試算出爐,中央健保署長石崇良今天說,根據昨天健保會討論,以4%高推估總額成長率試算,健保安全儲備金有1.01個月,明年度應可維持5.17%費率不調整。 衛生福利部全民健康保險會昨天舉行「113年度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給付費用總額範圍」草案諮詢討論,
08 3 月 2023 20230301 UDN/政府長年健康投資偏低 落後日、韓!專家籲調高醫療保健支出 政府長年健康投資偏低 落後日、韓!專家籲調高醫療保健支出 世衛組織主張「健康是一種投資,而不是成本」,但我醫療保健支出僅占國內生產毛額(GDP)6.1%,低於日、韓,更不及多數已開發國家。台灣醫務管理學會與開發性製藥協會等團體與專家,共同簽署「2023台北健康照護宣言」,呼籲政府在2028年以前,調
08 2 月 2023 20230206 Yahoo新聞/石崇良就任健保署長提5大改革目標 健保部分負擔將持續溝通 石崇良就任健保署長提5大改革目標 健保部分負擔將持續溝通 新任健保署長石崇良今天就任,他提到健保制度是透過「雁行理論」,一步一腳印成為台灣最重要資產,上任5大改革目標,包含財務、資訊及法制等,至於部分負擔將持續溝通,溝通準備完整才會上路。 中央健康保險署今天舉行新任署長交接布達典禮,由衛福部長薛瑞元
15 10 月 2022 20221012 三立新聞網/0+7後疫情時代 薛瑞元曝健保新藥、醫材給付審查加速新方向! 0+7後疫情時代 薛瑞元曝健保新藥、醫材給付審查加速新方向! 明10月13日「0+7」邊境解封就將上路,根據衛福部針對後疫情時代疫情報告中指出,將針對創新藥品、醫材的評估可先提供暫時性的健保支付許可,待後續驗證真實世界佐證資料後,再決定是否提供持續性健保核價,來增加健保的給付審查彈性。 衛福部表示,
30 8 月 2022 20220829 工商時報/衛福部長薛瑞元:打開健保6%天花板 衛福部長薛瑞元:打開健保6%天花板 補充保費研議改年度結算、推動住院看護納入健保… 新任衛福部長薛瑞元上任後,首要任務是啟動健保「部分負擔」新制,預計將在年底上路。薛瑞元接受本報專訪表示,健保費率即使調升到6%上限,只能再撐四~五年,有必要推動改革修法,以免失去成長動力,包括打開費率上限6%天花板,
26 12 月 2022 20221218 健康醫療網/【商保補位健保】生病時「保險金方恨少?」業者教你從「6面向」規劃保單 【商保補位健保】生病時「保險金方恨少?」業者教你從「6面向」規劃保單 罹癌,要承受身心不適,更要面臨經濟挑戰,許多患者動用年輕時辛苦打下的江山──將房產忍痛割愛,籌措醫藥費;有的患者正值壯年,有一家老小要扶養,當經濟支柱瞬間倒下,無疑是雪上加霜,更令人萬分後悔的是「為何當初沒買好保險?」 罹癌或許不
29 7 月 2022 20220724健康醫療網/健康-家裡用不到的醫材上網賣? 小心你恐觸法了 家裡用不到的醫材上網賣? 小心你恐觸法了 COVID-19快篩試劑為第三等級醫療器材,目前只能在藥局、醫療器材商等實體通路販售,不能透過網路或社群平台等通路販售。 網路購物方便又快速,隨著疫情影響,更帶動宅經濟熱潮!許多民眾會把家裡用不到或是出國旅行帶回來的商品上網拍賣,像是醫用口罩、衛生棉條、OK
19 7 月 2022 20220716自由時報/健康-網賣醫療器材合法? 食藥署:這2類可販售 網賣醫療器材合法? 食藥署:這2類可販售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網路購物方便又快速,隨著疫情影響,更帶動宅經濟熱潮。許多民眾會把家裡用不到或出國旅行帶回來的商品上網拍賣,像是醫用口罩、衛生棉條、OK繃,以及最近造成搶購的COVID-19快篩試劑等,到底這些醫療器材能不能在網路上販售?食藥署說明,可在
11 7 月 2022 20220708工商時報/財經-國際臨床試驗趨勢:專家看好真實世界數據的應用潛力 國際臨床試驗趨勢:專家看好真實世界數據的應用潛力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8日辦理「創新生醫臨床試驗進階研習班」,邀請來自國衛院、醫藥品查驗中心、資策會等專家,針對臨床試驗新趨勢「真實世界證據的臨床試驗應用」進行授課,以使我國臨床試驗從業人員掌握臨床試驗最新趨勢與概念。 在新冠疫情期間,將真實世界數據(R
05 1 月 2022 20220101工商時報/財經-第三代「台歐醫療器材技術合作方案(TCP III)」1日起正式施行 第三代「台歐醫療器材技術合作方案(TCP III)」1日起正式施行 為有效管理國內外醫療器材製造業者,並充分共享國際稽查資源,國內經食品藥物管理署認可之4家醫療器材查核機構「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財團法人台灣商品檢測驗證中心」、「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及「財團法人金屬工
18 11 月 2021 20211117健康醫療網/快訊-穿戴式裝置正夯 你用的屬醫療器材嗎? 穿戴式裝置正夯 你用的屬醫療器材嗎? 近年來臺灣的資通訊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搭載健康促進軟體也廣泛應用在穿戴式裝置!然而,新產品推陳出新,有些功能已涉及醫療器材管理範疇,因此,食藥署已發布「醫用軟體分類分級參考指引」,教消費者聰明選擇正確的產品。 近年來臺灣的資通訊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搭載健康促進軟體也
22 10 月 2021 20211022HEHO/健康-手術選擇健保、自費醫材正確觀念有這些!醫籲:最重要的是醫病共享決策 手術選擇健保、自費醫材正確觀念有這些!醫籲:最重要的是醫病共享決策 台灣的醫療品質卓越,C/P值高,尤其在疫情下全世界都看得到健保帶來的效益。但健保不可能包山包海,當民眾需要進手術治療時,常會面臨到「究竟要用健保特材就好,還是需要加價使用自費醫材?」的問題。臨床醫師坦言:「重要的是了解每一個選項的
08 9 月 2021 20210907風傳媒/健康-一次性醫療器材重處理草案已上路 攸關人民健康,民眾知的權益應如何維護? 一次性醫療器材重處理草案已上路 攸關人民健康,民眾知的權益應如何維護? 2019年爆出醫療院所發生一次性醫材違法重處理的問題,而衛福部在今年(2021年)起,開放各大醫療院所提出申請,像是手術常會使用的一次性醫療器材,如:內視鏡手術器械、縫合器、能量器械等,都可能會重新消毒後,再提供給下一名患者使用
23 8 月 2021 20210812關鍵評論網/健康-單次使用醫材重處理法規鬆綁!消毒難把關、藏安全性隱憂,恐衝擊台灣醫療市場 單次使用醫材重處理法規鬆綁!消毒難把關、藏安全性隱憂,恐衝擊台灣醫療市場 到底什麼是「重處理仿單標示單次使用之醫療器材」呢?在討論前,我們先來瞭解什麼是「仿單標示單次使用的醫療器材」。 依照仿單規定:標示單次使用的醫療器材,泛指經開封、使用一次就須丟棄 根據108年醫事機構現況與服務量統計顯示,全台
29 7 月 2021 20210729DIGITIMES/智慧醫療-台灣智慧醫療發展 張鴻仁:創造敢於做夢的價值! 台灣智慧醫療發展 張鴻仁:創造敢於做夢的價值! 作者蔡騰輝 陪伴逐漸老化的全球人口每日生活,台灣要發展創新智慧醫療與數位健康科技,必須找到更多資金和建立勇於做夢的生態圈。iStock 智慧醫療創業家們不斷提供創新價值,在既有流程中融入許多設計巧思,在推出驚艷醫療人員解決方案的同時,也令身體不適民眾感
29 7 月 2021 20210726中央社/產經-進口自用口罩未逾250片 27日起免申請輸入許可 進口自用口罩未逾250片 27日起免申請輸入許可 (中央社記者梁珮綺台北26日電)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今天表示,為方便民眾進口所需口罩,明天起從國外進口未超過250片,只要在進口報單「輸入許可文件號碼」欄位填列免許可專用代碼FT999999999998,不用再向貿易局申請輸入許可。 貿易局進一步說明,
13 7 月 2021 20210712DIGITIMES/智慧醫療-創新醫材申請健保給付的機會與挑戰 【張維哲專欄】創新醫材申請健保給付的機會與挑戰 作者張維哲 手術過程使用的許多耗材與特殊材料的開發及付費機制都不同,創業者在開發前也必須先了解未來的給付規則,才能降低企業營運風險。 近年來國內生醫創業風氣旺盛,創新醫療器材相較於新藥開發屬於門檻較低之創業題目,也因此許多產學研團隊積極投入研發,但在產
02 7 月 2021 20210630經濟日報/要聞-台美TIFA會談落幕 十大共識一次掌握 台美TIFA會談落幕 十大共識一次掌握 記者鄭鴻達/台北即時報導 第11屆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談今落幕,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表示,會談主要分為「貿易與投資相關議題」、「提升未來貿易及合作議題」兩大類議題。圖/本報系資料庫 第11屆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
25 6 月 2021 20210624三立新聞網/生活-居家快篩!指揮中心曝「使用指引」:購買時注意包裝3細節 居家快篩!指揮中心曝「使用指引」:購買時注意包裝3細節 生活中心/周羿彣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國內新增13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29例本土個案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6例死亡。指揮中心也表示,「民眾使用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指引」已於6月19日公布,
18 6 月 2021 20210616聯合新聞網/生活-才剛核准居家快篩!網路即開賣 食藥署:最重罰100萬 才剛核准居家快篩!網路即開賣 食藥署:最重罰100萬 居家快篩試劑才剛核准專案進口,網路上立刻出現販售居家快篩試劑的貼文。圖/擷取自臉書 衛福部食藥署11日剛核准三款居家快篩試劑,包含抗原及核酸快篩,近期已有業者於網路上表明可以填表單或是私訊取貨,快篩試劑業者私下表示,專案進口的快篩試劑根本還沒進口
13 6 月 2020 20200613康健雜誌/醫療-各科醫師回應》自費醫材差額上限風暴 醫:價格資訊透明比較重要 而非訂定天花板 各科醫師回應》自費醫材差額上限風暴 醫:價格資訊透明比較重要 而非訂定天花板 健保署針對4大科8類、352項健保部份給付,民眾自付差額的醫材訂出自費上限政策,爭議持續延燒,衛福部長陳時中今(13日)下午邀請醫界代表座談溝通。《康健》遍訪全台各大醫療院所,針對這次爭議,許多醫生表示,與其直接訂定天花板
26 5 月 2020 20200526聯合新聞網/生活-回響/醫材重消 監院列衛福部5缺失 回響/醫材重消 監院列衛福部5缺失 台灣藥害救濟範圍20年來都沒有涵蓋到醫材,近日因醫材重消爭議再浮上檯面。圖/本報資料照片 聯合報系去年獨家揭露醫療院所長期重複使用一次性的醫療器材後,監察院主動調查,報告上周出爐,列出衛福部未完成規範訂定等五大缺失。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說,六月待疫情稍緩,將公告相關指
25 3 月 2020 20200325聯合新聞網/生活-一次性醫材重消再用 食藥署五年內將輔導成立專責廠商 一次性醫材重消再用 食藥署五年內將輔導成立專責廠商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記者羅真/攝影 國內去年傳出醫療院所長期重複使用一次性的醫療器材,引發社會譁然。衛福部近日草擬作業指引,但遭批過分授權醫院自行作風險管理。對此,衛福部回應,醫院規畫的管理機制還須送交衛福部召集的專家委員會審查,審查通過才能實
04 3 月 2020 20200304元氣網/新冠肺炎-重消醫材恐成防疫漏洞 麻醉醫學會盼醫院自律 重消醫材恐成防疫漏洞 麻醉醫學會盼醫院自律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證實我國已發生院內感染,麻醉科醫師黃兆德昨投書媒體,指出部分醫院使用的醫療器材,採「重消制」,但消毒效能未能經過檢視,恐成此次新冠肺炎的防疫漏洞,對此,麻醉醫學會也呼籲各家醫院自律,盡可能使用拋棄式醫材,降低感染風險
25 2 月 2020 20200225中央社-重點新聞/食藥署:3類布口罩可擋8成細菌 通勤族可戴 食藥署:3類布口罩可擋8成細菌 通勤族可戴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25日電)武漢肺炎疫情釀口罩荒,食藥署最新研究發現,含有不織布、活性碳或是可防PM2.5材質的布口罩,細菌過濾率可達80%以上,通勤族可用來自我防護,但若要到醫院仍建議戴醫用口罩。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醫用口罩一「罩」難求,衛生福利部食
31 1 月 2020 20200131蘋果新聞網-要聞/網傳防塵口罩能防疫 衛福部:認準「醫材許可證」 網傳防塵口罩能防疫 衛福部:認準「醫材許可證」 武漢肺炎疫情升溫,掀起搶購口罩熱潮,近日網路流傳台灣製造的醫療級跟防塵級口罩用料大同小異,即使活性碳口罩也有效果,衛福部食藥署澄清該傳言僅部分正確,要認明有「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口罩,有3層才具有過濾病毒效果。 有民眾向《蘋果》投訴指出,先前媒體報導僅
04 12 月 2019 20191204聯合新聞網-生活/兒童醫材中心平台 預計明年1月上路 兒童醫材中心平台 預計明年1月上路 台灣兒童醫材缺乏問題可望有解,衛福部之前承諾將統整兒童藥品、醫材短缺清單,並成立兒醫物流中心等平台,協助醫院採購及調度。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今天在立法院表示,困難取得兒童用藥調度平台計畫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兒童醫院取得第一順位,預計明年1月上路。 立院社福及衛環委員
21 11 月 2019 20191121經濟日報-產業/網購醫療器材 61件涉違法 網購醫療器材 61件涉違法 聯合報今年曾報導過台灣兒童醫材缺乏的問題,當時衛福部承諾會統整兒童藥品、醫材短缺清單,並檢視專案申請流程。不過五個月過去,臨床兒科醫師未明顯感受改善,有也醫師反映最近專案申請醫材,仍等了三個多月才拿到貨。 兒科醫師一直反映,部分兒童所需醫材、藥品等因需求量較少,所以有廠商
06 10 月 2019 20191006聯合新聞網/非法醫材/7萬件非法鈦合金骨釘骨板 流入逾200家院所 非法醫材/7萬件非法鈦合金骨釘骨板 流入逾200家院所 針對疑有不法醫材流入市面,醫師建議建議民眾不要太過擔憂,先觀寫有無不良反應。本報資料照片 自費高達四到七萬元的鈦合金骨科醫材,竟是非法產品。國內再爆不法醫材事件,用於骨折固定的「喜維克骨釘骨板系統」,廠商未取得GMP認證就擅自製造並販賣,涉嫌違
14 8 月 2019 20190814工商時報/全力支持MIT國產醫材 全台首創國際臨床教育訓練中心正式上線 全力支持MIT國產醫材 全台首創國際臨床教育訓練中心正式上線 南科MIT醫材教育訓練中心暨廠商聯合交流媒合會,吸引超過百位牙醫師與醫材廠商一同共襄盛舉。圖/金屬中心提供 南科MIT教育訓練中心暨廠商聯合交流媒合會,日前(8/11)在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熱鬧登場,超過百位牙醫師與醫材廠商一同共襄盛
30 7 月 2019 20190730TVBS-生活新聞 / 「一次性醫材」重複消毒使用 衛福部管定了 「一次性醫材」重複消毒使用 衛福部管定了 醫材重新消毒使用也就是「重消」,許多人看法兩極,到底一次性醫材和重複性醫材,台灣現在規範正在進行通盤檢討,反觀國外,美國將重複「消毒醫材」列為全新產品、而規範必須再次跑過上市前的查驗登記流程,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認為,重消醫材不僅攸關全民健康,政府應高度重視。
11 7 月 2019 20190626聯合報-生活新聞 / 衛福部開放一次性醫材重消使用 民團:袒護醫界 衛福部開放一次性醫材重消使用 民團:袒護醫界 國內日前傳出醫界長期將一次性自費醫材重複消毒再使用,衛福部醫事司第一時間表示開罰,但隨後改口與研議醫材重消指引,未來將正面表列可重消再利用的醫材,此舉引發民間反彈。 台灣病友聯盟與台灣醫療改革金會今表示,醫事司未依法開罰、越權訂定醫材重消指引,而醫材的正
24 6 月 2019 20190617聯合報-健康名人堂/衛福部版「重消指引」 罔顧病患權益 健康名人堂/衛福部版「重消指引」 罔顧病患權益 聯合報推出「手術室裡不能說的祕密─你用的醫材是幾手貨」報導,揭露部分醫療院所違法進行一次性醫材重新消毒再使用,使病患身處高感染風險。 在民國84年,台北榮民醫院就曾發生重複使用醫材,爆發瘧疾疫情,造成6人罹患瘧疾,最後4人不幸死亡。衛福部有無因此得到教
24 6 月 2019 20190509聯合報-醫界再爆黑幕 一次性手術器械遭重複使用 調查報導/醫界再爆黑幕 一次性手術器械遭重複使用 可重複使用的手術器械。 記者邱德祥/攝影 為了切除外痔的50幾歲李姓婦人,術前趴在手術檯上,醫護人員當場拆掉「雙極電外科器械」塑膠封套,意味著這是全新的,為此,她自費兩、三萬元支付此醫材費用,但果真如此嗎? 手術室裡不能說的祕密:你開刀耗材是幾手貨?
24 6 月 2019 20190601聯合報-兒童醫材短缺 衛福部擬建立兒童醫藥物流中心 兒童醫材短缺 衛福部擬建立兒童醫藥物流中心 受少子化影響,兒科收入銳減,除了急重症人力缺乏,醫院與器材廠商似乎也不願投入過多資源,造成兒科所需藥品與醫材匱乏。兒科醫師表示,國內兒童藥品及醫材常見短缺、取得不易及未加入健保等情形,致醫療效能降低。 對此,衛福部擬成立「困難取得之兒童臨床必要藥品及醫療器
11 4 月 2019 20190405蘋果日報-網亂賣耳溫槍、隱形眼鏡 最重罰200萬元 網亂賣耳溫槍、隱形眼鏡 最重罰200萬元 拿隱形眼鏡、耳溫槍上網賣小心觸法。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目前僅開放739項醫材網路購買,且販售者必須具藥商資格,並有實體店面,事先也得先申請核准,但隱形眼鏡、耳溫槍、血壓計或血糖計都不含在內,不可上網買賣,違者恐挨罰3萬至200萬元罰鍰。 食藥署醫療器材
14 3 月 2019 20190313蘋果日報-理科太太涉違法廣告醫材 衛生局:最高可罰5百萬 理科太太涉違法廣告醫材 衛生局:最高可罰5百萬 理科太太爆紅後,工商合作源源不絕,但近來一支影片「現在只要1分鐘-在家做完子宮頸癌篩檢」,不僅出現醫療器材,還拍到生產公司,並講出產品名稱且附上官網連結,遭質疑涉及醫療器材廣告。台北市衛生局食藥科技正黃敬堯說,初步看來算是廣告行為,但尚未查到該產品有提
14 3 月 2019 20190310經濟日報-新聞中的法律/醫材法修正 將接軌國際 新聞中的法律/醫材法修正 將接軌國際 立法院2月15日開議,2017年底行政院會通過衛福部擬具《醫療器材管理法》草案,目前正在立法院審議中,若順利三讀通過,將使醫療器材管理得從現行規範的藥事法中抽離,有助於與國際接軌。 此次醫療器材管理法修法中,留意重點包括:擴大醫療器材商定義,納入醫療器材設計、租
13 3 月 2018 20180303上報-連ok繃廣告都要事前審查 衛生署也管太多 連ok繃廣告都要事前審查 衛生署也管太多 衛福部食藥署制定「醫療器材管理法」草案業經行政院會通過,將送立法院審議。基於藥品與醫療器材性質上的不同,該草案立意本為使二者分流管理,且因應近年醫療器材產業蓬勃發展,醫療器材業者之經營方式與藥品業者頗具差異,而認為目前《藥事法》的規範難以回應醫療器材的管理需
24 2 月 2019 20190223中央社-乳房植入物安全遭疑 立委民團籲政府把關 乳房植入物安全遭疑 立委民團籲政府把關 法國日前拒絕某廠牌「絨毛型矽膠乳房植入物」的安全許可展延,遭質疑與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ALCL)有關聯。民進黨立委林淑芬(中)與台灣女人連線23日舉行記者會,呼籲衛福部等相關主管機關,應讓台灣民眾了解開刀植入此廠牌絨毛型矽膠的風險。中央社記者徐肇昌攝 108年
24 2 月 2019 20190215 經濟部-醫療器材業產值連年成長 醫療器材業產值連年成長 1.107年產值可望突破800億元:醫療器材業包括眼鏡製造業、醫療設備及用品業,與醫用化學製品業,由於人口結構走向高齡化,健康照護需求日增,加以近視率提高及隱形眼鏡吹向時尚風潮,均使業者積極深耕,聚焦發展優勢產品,致醫療器材業產值逐年成長,於104年突破600億元,106年突
30 1 月 2018 20180128工商時報-高齡化社會來臨 醫材產業奮起 高齡化社會來臨 醫材產業奮起 隨著全球醫療支出的持續高漲,再加上人口高齡化問題愈趨嚴重,先進國家醫療支出占GDP比重不斷攀升,像是美國預期2020年占比將高達近18%,而法國、德國、瑞士、荷蘭、丹麥、加拿大等國,也有超過10%以上的占比,對政府造成不小的財政負擔壓力。雖然大部分新興國家占比未如先進國
25 12 月 2017 20171215工商時報-醫材立專法 鼓勵研發創新 醫材立專法 鼓勵研發創新 行政院會昨(14)日通過《醫療器材管理法》草案,這是我國首部醫材專法。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將放寬低風險醫材免查驗登記、中風險醫材臨床試驗免申請,高風險醫材則需透過查驗等加強管理。且放寬設計開發之醫材廠都可申請許可證,不限製造商,與國際接軌。 賴揆表示,本草案由《藥事法》抽離
25 12 月 2017 20171214經濟日報-醫材管理四大變革 協助產業躍進 醫材管理四大變革 協助產業躍進 醫材管理將有四大變革,協助產業發展躍進。行政院院會14日通過「醫療器材管理法」草案(簡稱醫材專法草案),並將送立法院審議,未來醫療器材管理將有四項重大變革,包括一、部分低風險醫材線上登錄銷售,二、部分醫材通訊或網購有專法管理,三、醫材設計商將可登錄為醫材製造業者,擴大
25 12 月 2017 20171214中時電子報-政院通過「醫療器材管理法」草案 低風險醫材改採線上登錄 政院通過「醫療器材管理法」草案 低風險醫材改採線上登錄 行政院長上午通過「醫療器材管理法」草案,將採分級管理,衛福部長陳時中說,部分低風險之醫療器材改採電子化線上登錄制度,並以年度申報延續登錄效力;中度無顯著風險之醫療器材臨床試驗,無需申請主管機關核准。部分特定高風險醫療器材須執行安全監視,醫事機構
25 12 月 2017 20171213中央社-開放式數位學習 推動醫材臨床試驗 開放式數位學習 推動醫材臨床試驗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天召開「醫療器材臨床試驗開放式數位學習課程」記者會,藉網際網路沒時間空間障礙傳播,讓臨床試驗更廣為人知,助患者及家屬了解醫療器材。 食藥署為促進國內醫療器材產業發展高階與新興醫療器材量能,推動優質醫療院所執行醫療器材臨床試驗,建置4家指標性
25 9 月 2018 20180925蘋果日報-醫療器材管理 販賣業者也將入法納管 醫療器材管理 販賣業者也將入法納管 目前已送入立院審查的《醫療器材管理法》草案,除製造端的良好作業規範外,也將醫療器材符合優良流通規範(GDP)納入,可讓醫材管理從製造端延伸至運銷端,更能完整管理醫療器材的整個生命週期。資料照片 過去針對醫療器材管理,主要偏向製造端的良好作業規範,但對於產品上市後的
25 12 月 2017 20171207工商時報-工研院以精準醫療 建立「醫」流創新科技 工研院以精準醫療 建立「醫」流創新科技 醫療4.0與高齡化時代來臨,各國都積極降低逐年攀升的醫療支出,向精準醫療邁進。首屆「2017台灣醫療科技展」今(7)日登場,工業局暨工研院成果館展示17項「以人為本」且「有溫度」的創新技術,包括看得既廣又清晰的「微創內視鏡」、有如「眼球OK繃」的「植入式透明薄
25 9 月 2018 20180925聯合報-醫療器材樣態多 未來擬立專法管理 醫療器材樣態多 未來擬立專法管理 醫療器材樣態多,有電腦斷層大型器械,也有居家常備的小血壓計,但過去僅用藥事法管制,管理常觸礁。為了周全制度,並與國際接軌,食藥署擬定「醫療器材管理法」草案,從製造、品管到運銷,建立完整的醫材生命周期管理制度。該草案已列優先法案,盼今年完成立法。 食藥署視察李思鈺表示
25 12 月 2017 20171201元氣網-藥品醫材拚台日共同審核 食藥署:有希望 藥品醫材拚台日共同審核 食藥署:有希望 食品藥物管理署今舉辦「第五屆台日醫藥交流會議」,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台日長期保持交流,為了增加我國藥廠的競爭力,這一次交流會議,向日方提出「藥品、醫材共同審核」的建議,目前日方的態度仍就謹慎,表示回國後仍須再討論,為了幫助促成此事,台日間也達成明年將舉辦工作坊
02 5 月 2018 20180403科技新報-2017 MEDICA 全球醫療器材發展趨勢觀察(下) 2017 MEDICA 全球醫療器材發展趨勢觀察(下) 在 2017 MEDICA 全球醫療器材發展趨勢觀察(上)篇章中,介紹了醫療網路與 POCT 蓬勃發展,此篇將點出本屆 MEDICA 接續重點趨勢,包含超音波在影像診斷的重要性持續上升、數位影像技術在手術的應用、手機數位醫療會是遠端醫療演進的質
02 5 月 2018 20180402科技新報-2017 MEDICA 全球醫療器材發展趨勢觀察(上) 2017 MEDICA 全球醫療器材發展趨勢觀察(上) 德國 Dusseldorf MEDICA 為全球知名醫療器材大展,被認為是全球醫療器材趨勢風向球指標展會,雖然近年來國內外各類資通訊大展,已開始有資通訊廠跨入醫療應用的產品展出,但是絲毫沒有動搖 MEDICA 的地位,2017 年依舊吸引了全球
11 7 月 2017 20170711聯合新聞網-患者省15到20萬 心中隔缺損心導管手術納健保給付 患者省15到20萬 心中隔缺損心導管手術納健保給付 心中隔缺損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占兒童心臟病約25%,每年出生的新生兒中,約有300人罹患此症。過去如要治療心中隔缺損,需進行開胸手術,治療,不僅風險大更會留下永久性傷疤,而近日健保署將心室中膈缺損關閉器心導管手術納入健保給付,預計8月公告,可替
04 6 月 2016 20160530蘋果日報-造福氣管塌陷病患 健保給付矽質T型管 造福氣管塌陷病患 健保給付矽質T型管 健保釋利多!以往因腫瘤、外傷壓迫氣管造成氣管塌陷的病患,需自費9750元~1萬4000元置入矽質T型管,以維持呼吸道暢通、發聲,經家屬多次反映後,衛福部健保署自本月1日起,將該類醫療器材納入給付,估每年有100多人受惠。 健保署科長周清蓮表示,臨床約7成的長期氣
17 5 月 2016 20160512聯合報-醫療器材論壇 首場31日登場 醫療器材論壇 首場31日登場 為了協助台灣的醫療器材產業發展,衛福部食藥署委託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醫療器材政策法規論壇,首場將在台南舉行,現場還將送出兩台平板電腦,歡迎報名。 第一場本月31日上午九點半至下午4點在成大綠色魔法學校崇華廳舉辦,邀請產官學專家共同針對醫材新科技的發展,對現行法規帶來的
17 5 月 2016 20160425蘋果日報-有度數的運動眼鏡、滑雪鏡 9月起僅藥商可販售 有度數的運動眼鏡、滑雪鏡 9月起僅藥商可販售 泳鏡、潛水鏡等有度數的運動眼鏡,9月後只有藥商或藥局能賣。衛福部去年6月公告修正《醫療器材管理辦法》,將有度數運動防護眼鏡列為第一等級醫療器材管理,新制於9月1日上路。北市衛生局表示,以往有度數運動眼鏡可在百貨公司、運動用品店販售,但新制上路後,只有取得
22 11 月 2015 (協會新聞稿)援助八仙塵爆受害者,原廠公司向全球搶救命醫材 (台北訊)八仙樂園粉塵氣爆事件發生後,大量燒燙傷病患緊急需要如人工皮、人工敷料、清創刀片等醫療器材。台灣先進醫療科技發展協會(TAMTA)為國際醫療器材或產品公司在台分公司所組成,會員公司包括3M、捷邁(Zimmer)、柏朗(B.Braun)、泰爾茂(Terumo)、亞培(Abbott)、壯生(J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