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工商時報/台灣關稅20% 醫材零組件長期可轉嫁 短期盼政府救急渡難關
台灣醫材公會理事長李永川表示,國內醫材有28%比例銷往美國,其中更關鍵零組件為主,長期來看,有轉嫁機會;但在終端客戶調整可能約需三個月至半年的過度期,台廠將面臨無訂單或客戶縮減壓力,因此,建議政府應在這段期間給予「救急」的專案補助,保障員工工作權,一起度過難關。
李永川表示,台灣醫材產業長期在國際大廠的高市佔率和中國大陸廠商的殺價競爭下,整體的成品出口並不多,銷美28%的比種集中於關鍵零組件,因為不是終端產品,且佔成品成本價位不高,加上都已取得國際認證,客戶無法轉換廠商,因此,有轉嫁的空間,受關稅衝擊不大。
不過,關稅祭出後,終端客戶的調整和與政府或保險公司的談判,可能會有三個月至半年的過度期,導至零組件廠商將面臨訂單短缺的壓力,呼籲政府應在這段期間給予「救急」的專案補助,讓員工不要為此失業,一起度過難關。
另外,除了關鍵零組件外,還有身障和輔具也是出口佔比較高,但這些產品列為232條款內,有豁免保護,影響不大。
至於還有很小部分價格本來就很高的醫材材品,由於毛利高,且具競爭優勢,也可對抗關稅壓力。